东岸街道地处长沙城东,是芙蓉区“跨河东进”的“桥头堡”。这里承载着区域开发的勃勃生机,也面临着城乡转型治理中的典型挑战: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与公共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如何回应群众期盼、化解企业困境、守护一方平安,成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
近年来,东岸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服务为民”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引擎、以实效为根本,用一个个“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用一次次“暖心服务”赢得群众信任,书写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有精度的民生答卷。
智慧停车“小切口”,破解安居“大难题”
曾经,每当夜幕降临,望龙小区新城A区的狭窄通道便上演着“停车大战”。作为无物业的开放式农安小区,随着周边开发入住率攀升,车辆激增带来的乱停乱放、消防通道堵塞、邻里纠纷不断等问题,成为困扰三千多户居民的“心头病”。“回家抢车位”是常态,安全隐患更让人忧心。
面对这一治理顽疾,街道、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第三方运营”模式,推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先后组织232户居民进行表决,96%的户主参与,85%同意引入智慧停车管理。项目采取“零投入+分成运营”机制,停车收益专账管理、定期公示,全部反哺小区建设。
同时,社区组建由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构成的“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联合城管、安监等部门开展夜间巡查,清理“僵尸车”30余辆、整治违规占位行为40余起。系统运行后,小区乱停乱放现象减少70%,消防通道畅通率达100%,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实现了从“怨声载道”到“齐声叫好”的转变,一个整洁、安全、有序的新家园悄然呈现。
望龙新城实景图
党建联建“聚合力”,共治共享“暖民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基层治理单靠社区“单打独斗”已难以应对。
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精准度,成为东岸街道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课题。
近年来,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辖区内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力量下沉、服务前移,不断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东瑞社区中交中央公园D1区作为典型的高密度住宅区,居民结构复杂、服务需求多样,尤其在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为此,东岸街道积极推动社区党支部与芙蓉区人民法院法警队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推”,构建起“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从“被动处置”向“主动治理”的转变。
街道牵头推动中交中央公园D1区党支部与区法院法警队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四项共建”机制,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共同梳理治理难点,制定服务清单,推动法院专业力量下沉社区,实现“组织共建”有机制、“资源共享”有平台。
在今年9月的“普法宣传日”活动中,联建支部法官现场“坐诊”,针对居民关心的借贷纠纷、物业服务、侵权维权等问题,以案释法、答疑解惑,发放法律手册200余份,实现普法“零距离”,居民纷纷表示维权更有底气。
街道还以“党群服务日”为载体,整合医疗、物业、心理咨询等多方资源,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
法院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提供专业法律支持,还协助开展矛盾调解、心理疏导,推动“服务+治理”双提升,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身边有组织、困难有人帮、服务有温度”。
通过党建联建,东岸街道不仅破解了社区治理中的专业力量不足难题,更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凝聚力和实效性。
中交中央公园实景图
搭建平台“优服务”,助企纾困“促双赢”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东岸街道辖区内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如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基层治理的新课题。
东岸街道主动转变角色,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实现政企双赢。
街道经济办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及时发现辖区东岸建材市场面临客流量不足、营销效果不佳的困境,同时了解到辖区金石石油公司存在客户拓展需求。
针对双方资源互补的特点,街道主动介入,牵线搭桥,协助企业制定“引流+回馈”联动方案,精准锁定家装消费群体,既为建材市场带来客流量,也为石油公司拓展了客户资源。
针对辖区旺德府万象时代楼宇企业反映的就餐选择单一问题,街道经济办主动对接龙湖天街运营方,推动商户推出工作日团购餐和惠企工作餐,有效满足企业员工多样化就餐需求,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满意度。
足新阶段,东岸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服务下沉的工作主线,不断拓展治理维度、提升服务温度,努力让每一个民生“难点”成为治理“亮点”,让辖区企业和居民真正感受到“在东岸,事好办、心更安”。
来源:芙蓉区东岸街道

皇冠经纪人/芙蓉区

皇冠经纪人/芙蓉区

皇冠经纪人/芙蓉区

四星经纪人/

皇冠经纪人/芙蓉区

皇冠经纪人/芙蓉区

皇冠经纪人/芙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