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省市商务部门为长沙18个已建成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社区授牌。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东塘街道七里庙社区榜上有名。
现场图
长沙市是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自2022年8月试点以来,长沙出台实施方案,在全市9区县(市)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便民服务进社区、进居民点。目前,长沙已建成18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24万余人。
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经验。
井巷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幸福“烟火气”
15分钟能干什么?能去哪里?在长沙市雨花区井巷社区,居民可以逛公园,可以嗦碗粉,可以量血压,还可以到德思勤广场打个卡……聚焦需求,绘就宜居宜业“幸福圈”
办好民生民本关键事。拆除4万余平米违章建筑,撤离并妥善安置27户危房居民;新增52亩绿化用地建成燕子岭公园,新增1800平方米的休闲运动广场;建设460个停车位,推动社区“病态路”到“生态路”即支路九的提质改造等20余个惠民项目。真正实现了居民“推窗见绿,百米游园。”链接资源,同心共建居民“自治圈”
创新打造“邻帮一号通”治理模式——开通24小时社区服务热线:4009268110,让居民“一次不用跑”。一个电话即可解决物业维修、待遇认证、政策咨询、矛盾调解、文体娱乐等服务。通过培育“邻帮一号通”志愿者联盟联合小区居民、商户、企业职工、志愿者等多元主体,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志愿服务,不断引领群众向善向好。优化服务,托稳“一老一小”“爱心圈”
一是盘活康和医院资源,推动建设康雅养老院,加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为社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心理慰藉等服务。二是盘活辖区内闲置用房,引入馨心公益助学中心,依托悦读书苑、文化礼堂等阵地,因地制宜打造“让未成年人有未来”特色品牌。同时拆除燕子岭小学板房,扩建升级为砂子塘万境第二小学,扩建学位1200个,实现家与学校“邻”距离。
红色网格,打造智慧便民“服务圈”
网格治理、智慧政务,也是井巷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力的重要方向。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楚”的原则,社区搭建了“智慧网格化”治理平台,形成以“网格长”为主线,街道、业务部门、社区、网格力量为支撑的“1+N”体系,研发“网格云”小程序,采取“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实现“事在网中办”的闭环机制。
“一刻钟生活圈”不仅是一个小圈子,更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理念。在这个“圈子”里既能解决一日三餐,还有超市、理发、药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文化娱乐场所。
七里庙社区:提质“小切口”,人居“大变样”
以七里庙社区中心辐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东能到达凯德商业广场、西能覆盖省脑科医院、南至新雨巷菜市场、北有育新小学,辖区内更是有神农、雅致、悦致等品牌酒店。当吃、穿、住、学、医都能在15分钟生活圈得到满足时,七里庙社区针对一老一小、蓝领白领又在环境、身体、精神方面的需求上找提质切入口。
争取提质改造,提升硬件设施
按长沙市“三治”(治路面、治立面、治管线)、“三增”(增车位、增游园、增公共设施)、“三提升”(提升安全保障、提升环境秩序、提升公共服务)要求,为使居民居住舒适、生活便捷,七里庙社区积极向各区级部门争取老旧小区提质改造项目报批,向小区各原单位主动沟通、导入配合,做到小切口、大变样,小投入、大效果。
2018—2019年,区城管局对七里庙社区省广电、省气象局进行了提质,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同时基础设施得到较好提升;
2022年由人居环境局对辖区长沙市歌舞剧院小区(神龙歌舞剧院宿舍)进行了老旧小区提质改造;
2022年对接湖南广电对广电宿舍黄土路院区(广电南院宿舍)投入进行三供一业提质改造;
2023年由人居环境局对辖区省地税小区进行了老旧小区提质改造;
2023年利用惠民资金对建发中央公园与气象局之间无名道路绿化带进行改造。
环境的逐步改善让单位外搬的生活区依旧舒适,辖区居民幸福指数在家门口升级
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精神空间
为补齐老旧小区缺失的文化活动空间、体育设施空间及文化设施空间,经过民意调查、区域市场调研,七里庙社区积极争取气象局、农行、广播电视台的闲置单位楼,打造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辖区书画协会、舞蹈队、合唱团乃至有棋牌爱好老年人有了“根据地”。该项目积累了利用闲置资源提升便民服务的经验,为推动单位型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提供了新方法。
活化时尚名片,打造活力场景
社区通过对接开发商活化设计时代云来广场、打造建发中央公园约8000平方米的城市“绿肺”,美好场景、多彩活动进行有机融合,是辖区极具人气的消费、休闲和遛娃的聚集区。对接市文体局承接惠民项目,腾出社区有限的办公用房打造优质低价的健身房,该健身房位置紧挨建发、时代商业区域,是中青年“上班族”一个减压、锻炼的好去处。
来源丨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戴雨瑶

/

/

/

四星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