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良辰水逸一期18栋5单元20*室,私自将一套房屋分割改造成群租房,里面住了大量人员,还私自增加了厨房和卫生间,影响我的居住生活。”近日,云南昆明一名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邻居将住宅私自改造成群租房出租,希望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在我国租房市场,此类现象屡禁不止,房东或业主经常为利而驱,不顾房屋和租客安全。而在法律层面,有明确表示这类行为存在违反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法律依据和具体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该法第二百七十二条,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行使这些权利时,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也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如果改建行为危及建筑安全或损害其他业主权益,则不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九条: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若群租房的改建涉及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途(如旅馆、民宿等),且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和其他业主同意,则此改建行为违法。
3.《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若群租房未按照规定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或者未办理相关登记备案手续等,就属于违法行为。
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经济利益驱动
房东牟利:通过分割房间(如“房中房”)、增加床位等方式,大幅提高租金收入。
租客需求:部分低收入群体(如外来务工人员、刚毕业学生)因经济压力选择低租金房源,形成市场需求。
住房供需失衡
大城市房价高、正规租赁房源不足,群租房成为部分群体的“无奈选择”。
监管漏洞
执法成本高、隐蔽性强,导致部分房东铤而走险;一些地区存在“民不举,官不究”的治理惰性。
二、主要危害
安全隐患突出
消防隐患:隔断材料易燃、逃生通道堵塞、私拉电线等问题易引发火灾。
建筑风险:擅自拆除承重墙、改变管道结构,可能导致房屋坍塌或漏水漏电。
法律与权益风险
租客可能面临合同无效、押金难退、强制搬离等问题,维权困难。
房东可能因违反《消防法》《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被处罚。
居住环境恶劣
过度拥挤、卫生条件差、通风采光不足,易引发疾病或心理问题。
租客混杂,隐私性差,易产生邻里纠纷。
三、租客如何避免群租房风险
签约前核实房屋合法性
要求查看房产证,确认房屋用途为“住宅”且未标注“不可分割出租”。
通过当地住建部门网站或居委会查询房屋是否备案,避免“黑房东”。
警惕改造痕迹
实地查看时注意:房间是否被隔断为多个小间、是否存在多户共用卫浴、公共区域是否堆满杂物等。
检查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烟雾报警器)是否齐全。
审慎签订合同
合同中需明确房屋原始结构、租客人数限制,并注明“不得擅自改造”。
避免与“二房东”签约,或要求其提供原房东的书面转租授权。
理性判断租金合理性
若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需警惕是否为违法群租房。
主动维权与举报
发现群租房问题,可向当地住建部门、消防部门或12345市民热线举报。
保留合同、租金支付凭证等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通过以上措施,租客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群租房风险,保障自身安全与合法权益。同时,政府与社会需加强监管和保障,从根源上减少此类现象。

二星经纪人/岳麓区

五星经纪人/开福区
关注象盒找房,获取最新房源信息,开启你的安居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