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难进的小区”变成“暖心的家”
东屯渡街道金科社区鑫科明珠党支部举行“717骑士节”主题活动。
一年前,鑫科明珠小区是金科社区名副其实的“骑手禁区”:人车分流、门禁森严、楼栋错综复杂,骑手与保安的争吵隔三差五在门口上演。
2025年3月,街道党工委把“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写进揭榜攻坚,一场“骑手友好型小区”实验就此启幕。
支部最先做的,是拆掉“心墙”。社区党委牵头,把物业、业委会、骑手代表、居民党员请进鑫科明珠党支部户外阵地——“聚心亭”,第一次会议就开了2个小时。
吵得最凶的是业委会林阿姨:“我孙女在小区玩,你们电动车横冲直撞怎么办?”骑手杨铝红着眼眶站起来:“阿姨,我们比谁都怕出事,可找不到楼号,一耽搁就是差评扣钱……”
那一晚,大家没有达成共识,却第一次看清了彼此的难。
过了一段时间小区居民刘娭毑在业主群里发了一段视频:一位穿着蓝色饿了么工服的姑娘被太阳晒到中暑晕倒在小区绿化带边。
当时正值晌午,小区路上没什么人,年老体弱的刘娭毑力气不大无法把姑娘搬到凉快的地方,希望通过发视频得到热心居民和物业的帮助。
第二天业委会小区党支部了解情况后,积极跟物业做好沟通工作,共同打造“暖新驿站”为骑手们提供“歇脚地”。
一个月后,全街道首个“暖新驿站”在小区落成——不仅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医药箱、充电插座等设备,还有一面“心愿墙”,成为新就业群体的“能量补给站”。
把“最后一百米”变成“最畅一百米”
骑手们在鑫科明珠小区“暖新驿站”休息。
为了让骑手“找得到门、停得了车、上得了楼”,鑫科明珠党支部牵头做了三件“小事”:
绘一张“红色地图”——党员志愿者用脚丈量小区,在小区显著位置设置友好线路图,标明小区出入口、楼栋号、充换电柜(桩)、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情况,方便骑手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设一条“暖心车道”——在征得业主同意的情况下,物业对骑手实行门禁信息快速识别(登记)后放行进入小区,设置“小哥泊位”临时停车区,并为骑手的车辆充电提供方便;在小区显著位置设置指示牌,缩短骑手配送时间。
定一个“友好公约”——引导物业企业在小区显著位置及业主微信群等,倡导与骑手和谐相处。
倡导内容包括:小区物业、业主、骑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骑手车辆不乱停乱放等。
把“城市过客”转化为“共建力量”
今天有空儿了来家里吃西瓜。”70岁的易勤波是快递小哥刘斌的结对帮扶对象。这样的邀请,在他们的微信聊天记录里时常出现。“易娭毑腿脚不好,儿子不在身边,我闲下来的时候,帮她买菜送药、打扫卫生,虽是搭把手的事,但挺有成就感的。”刘斌说。
网格小事“随手帮”、安全隐患“随手拍”、政策宣传“随手派”……
快递员、外卖员穿梭在小区中,熟悉社区民情,职业的优势让他们成了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力量。
在“暖新驿站”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日用品,厨房纸巾50积分一提、洗衣液60积分一瓶、大米80积分一袋……
旁边还摆放着积分规则,提供社情民意积10分、“一对一”结对帮扶积20分……
小积分构建起“服务—积分—回馈”的完整闭环,不仅为新就业群体畅通了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
也让他们在付出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从而有效激发他们主动投身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为了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鑫科明珠党支部将吸纳一批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为“兼职网格员”,鼓励他们及时上报发现的有关问题,成为网格化治理的“流动哨兵”,让小区治理更加“耳聪目明”。
来源:东屯渡街道
更多长沙马王堆二手房,请登录象盒找房长沙站查看。

皇冠经纪人/芙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