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湖南省首次提出将实施“强省会战略”,正式吹响了该省“强省会”的号角。

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今年以来,石家庄、福州、贵阳、太原、南昌等多座省会城市频频发力做大做强省会。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不仅属于新一线城市,而且已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去年GDP突破 1.2 万亿,人口总量突破千万。长沙城镇化率全省最高,达82.60%。
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长沙的经济总量排名第15位,营商环境排第9位,最具幸福感城市排第5位,“强省会”战略对长沙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前不久召开的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更是提出了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和打造“四个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一系列目标。
未来五年,长沙经济总量要达1.7万亿元,数字产业占GDP比重超过45%;要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智能制造继续领跑,科技自立自强走出“长沙路径”;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人,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等等。
湖南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提出,更是长沙未来发展的重大利好。长沙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真正的强省会,并由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大步迈进。
衡量一座省会城市强与弱,经济首位度、人口首位度是两大关键指标。
当前长沙GDP在全国城市排名第15位、省会城市排名第6位,尤其是近年来的GDP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堪称“优等生”。
相比之下,长沙GDP占全省29.1%,在2020年全国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榜单中排第11位,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一个实力强劲的省会,不只是强大的经济发展“火车头”,同时也应该是宜居宜业的大磁场,吸引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用脚投票”。近年长沙常住人口每年新增数十万,为实施强省会战略增添了生力军。
在保持这样良好的揽才态势、不断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我们还须不遗余力推进“五区”建设,通过做大城区、 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实县区、做靓社区(村),推动城市品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1月8日的长沙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或许还可以找到些具体的线索。
具体包括:
1.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2.积极推动市域行政区划调整;
3.推进新区园区调规扩区;
4.探索托管周边县市,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承载能力;
5.实施“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行动;
6.推进六大重点片区及四大产业新城等。

十个重大城市片区在主城分布图(不包括金阳、金洲),仅供参考)
除了长沙自身的努力提升及带动外,附近兄弟地市也喊出口号,积极向长沙靠拢。
比如长株潭一体化的“三干两轨四连线”、长岳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益阳市“东接东融”拓城战略、娄底市“东进西接、南移北扩”战略等,还有江西省省级层次极力推荐新(新余)宜(宜春)萍(萍乡)三市打造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技术成果转化区和产业协作配套区,并与其签订《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
推进既有长株潭城际铁路“高密度、地铁化”运营。加快建设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工程(山塘至湘潭北),规划建设长沙地铁6号线人民路站至株洲西、湘潭北至湘潭站至株洲西、长沙至宁乡、黄花机场至浏阳、长沙西-山塘站等市域轨道交通。
另外,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还主动担当。
在南部融城片区将全力打造共享服务中心,围绕绿心中央公园谋划布局长沙奥体中心公园、花博园、省图书馆新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建设牛角塘、暮云南、金屏三大融城社区,做实做优融城功能,以此来提升长株潭一体化先行区的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所以,非常期待,长沙在省内的辐射带动,在全国省会竞争中有如何表现?




微聊
微聊
备案:湘ICP备18019481号